近日,一名高二学生通过网络爆料,称班主任两学期砸了学生22部手机,并且还配上一段老师课堂上砸手机的视频。红星新闻记者了解,该班部分学生上课、就寝时耍手机情况严重,从上学期末至现在,该班共有18名学生的手机被砸,而班主任砸了4部(包括一部模型机),其余是学生家长及学生自己所砸。

涉事的绵阳安州中学表示,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但班主任的做法有些不妥,目前学校已召集所有班主任开会,将研究一个更好管理学生带手机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手机(模型)被班主任砸掉的4位学生的家长,他们却纷纷表示“砸得好”。“粗暴”的方式为何引来家长支持?

6日晚上,学生到校后交老师保管至星期五的18部手机

【一】

学生举报班主任砸手机学校:做法欠妥

不久前,安州中学某学生在网上反映称,其所在高二某班班主任两个学期以来,共砸了22部学生手机。该学生还配了一段视频,内容为老师在课堂上砸一个手机。该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生带手机进学校,老师收了后可以代为保管,然后放假再还给学生,不至于收了就砸。同时,该学生也称,班主任老师在上学期中途也明确规定,再发现学生耍手机,收了就要被砸。7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该班班主任刘老师,他介绍,视频中的行为发生在两个月前,手机是班上一名学生的。当天中午,他发现该学生在教室里玩手机,然后就将手机收了,并将学生带到办公室进行教育。因为他在班上早就说过,发现学生耍手机就要砸了,于是,该学生及家长同意他将手机砸掉。 “当时我也想在班上起到一个教育作用,就给该学生说晚上上读报课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砸,该学生也同意,于是晚上上课时,我将这个手机砸了。”刘老师说。

迷手机要求学生交手机,有人交模型机“忽悠”

1月6日,又是一个星期天,该班晚自习时,18名学生将手机交由班主任刘老师保管到星期五放学,这个班上每周都会如此,这也是学校规定。而在刘老师的宿舍内,还有4部被没收的手机。这4部手机,已经收了一个多月,将保管到放寒假。谈起学生上课、就寝玩手机一事,刘老师称班上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刘老师介绍,他2017年调入安州中学,接手了现在这个班,几乎每名学生都有手机,有的会带入学校,有的不带;有的带进学校后,会根据规定交由班主任保管至星期五放学,有的则将手机藏在身上,上网、玩游戏等。该班一名学生介绍,一个星期五下午,刘老师归还学生上交的手机时,有一部手机一直没人认领,刘老师喊了几次,结果引来了几名同学的笑声。后在一名同学的提醒下,刘老师才发现那是一部模型机。刘老师介绍,不仅学生拿模型机忽悠,而且在家长和老师之间打“太极”。刘老师记得,有一天他将几名上课睡觉的学生名单发在了家长群,其中一名家长给自己打电话,问孩子交了手机没有,翻看登记名单后,刘老师说该学生确实交了手机。“当时家长觉得很奇怪,他怀疑孩子没交手机,叫我再去查看,结果发现交的是个模型机,而他晚上就寝时,就通宵打游戏。”刘老师说。

定规矩上学期就规定“发现耍手机,直接没收砸掉”

由于班上学生玩手机情况严重,刘老师在上学期下半期规定,再发现耍手机的,直接没收砸掉。刘老师现在还记得他砸的第一部手机,当时一名学生上课玩手机被发现后,刘老师请来了该生家长,经过交流后,该家长说直接将手机砸了,断了孩子的念想。“我也想就此对其他学生起到一个震慑作用,就将学生叫到了办公室,学生家长先砸了一下,我也随后将手机砸在地上。”刘老师说,砸手机开始后,玩手机情况整体有所下降,但依然严重。经刘老师统计,从上学期到现在,一共有18部手机被砸,其中他亲自砸了4部手机,包括两部模型机,其他都是家长或者学生自己砸的。“其实,砸手机主要是想震慑学生们,有些手机没收后也通知家长到了学校。我和家长商量,干脆就给孩子说手机被砸了,其实是我一直保管。现在还有4部手机,保管在我宿舍,等放假了再还给学生。”刘老师告诉记者。

学校说老师行为不妥,探寻更好的方式方法

在采访中,刘老师承认,砸手机的方法有些简单。安州中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刘老师有不妥。事情发生后,学校已经组织学校班主任开会,将探寻一个更好地管理学生带手机进学校的方式方法。该负责人介绍,一些学生以联系家长为由带手机,其实班主任的电话,也随时在借给学生使用。同时,学校还有很多磁卡电话,也宣传引导学生使用磁卡电话。该负责人也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教育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成为了一个新课题,需要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共同探讨,这样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面对智能手机进学校引发的上网成瘾、游戏成瘾、网购、浏览不健康网站、手机作弊等问题,教师应如何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加强家校沟通?”安州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作为一所区县中学,在留守学生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需要各方共同想办法。

学生耍手机被刘老师收后代为保管到放寒假

【二】

家长纷纷支持:管不住孩子玩手机,老师“砸得好”

令人意外的是,对于班主任砸手机的行为,4个手机(模型)被砸的学生家长却觉得“砸得好”。近日,记者联系上了4名学生家长,他们均称,自己很难管住孩子玩手机,同意老师砸,“断了孩子的念想”。

家长杨女士:虽然手机1000多元,但我认为刘老师没错杨女士女儿的手机在去年10月被砸了,也是被其他学生拍到刘老师砸的那部手机。杨女士介绍,她在桑枣一酒店当服务员,女儿父亲在省外打工,从初中开始,他们就给女儿买了手机,但自从换成智能机后,女儿就对手机入迷,在家就是玩手机,根本管不住,成绩下滑严重。“我和女儿经过了多次斗争,最后她表态说到学校就按规定交给老师,结果她还是没交,后来被刘老师发现上课耍手机,手机也被砸了,虽然手机1000多元,但我认为刘老师没有错,砸得好,这样就断了孩子耍手机的念想。”杨女士说。家长黄女士:回家都是玩游戏,上网聊天,对学习影响太大了黄女士是一名男生的母亲,她在孩子上初中时离婚了,儿子跟随父亲生活,但孩子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儿子跟随婆婆住在一起,接打不来电话,因此,更多时候是她在管孩子。今年夏天,他们花800多元给儿子买了一个手机,主要是监督他是否已经回家、已经上学。“他回家都是玩游戏,上网聊天,他婆婆也完全管不住,而且称自己到学校后交手机,结果当面一套背到一套,对学习影响太大了。”黄女士说,送孩子到学校读书,都想孩子成绩好一些,都想孩子都学习点知识,“手机砸得好。”家长孙女士:为了玩手机,孩子和父母打“心理战”孙女士的孩子是走读生,为了玩手机,和父母打起了“心理战”。孙女士介绍,她曾多次将孩子的手机没收,并藏在家里面,但孩子都能将手机找出来,偷偷带到学校玩耍。“孩子上课耍手机已经被老师发现很多次了,所以最近一次被发现后,我同意老师的做法,孩子自己就把手机砸了,让他自己死心。”孙女士说。家长张大妈:没什么文化,但我晓得手机确实把娃儿害了张大妈是一名学生的奶奶,居住在安州某镇的农村,她儿子儿媳常年在省外打工,孙子就由她在带。刚开始孩子手机砸了后,她并不知道,一段时间后孩子才告诉她。“听到孩子手机被砸了,我觉得老师做的对,我没什么文化,但我晓得手机确实把娃儿害了,天天没事就耍手机,成绩也不好。”张大妈说。

■专家声音

粗暴禁止不科学,重要的是避免孩子成为手机俘虏

儿童保护和儿童工作独立专业顾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专家暨项目官员),在国内从事社会发展和公益慈善类项目工作21年的杨海宇认为,学生们在上课、就寝时玩手机,这是肯定不行的,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健康发展。但是,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一味禁止,甚至用粗暴方式禁止学生用手机,无助于消除孩子对于信息世界的渴求与接触的。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成为手机的俘虏。杨海宇认为,对于高中生,学校应该和在校学生通过参与式的讨论,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手机使用的利弊,建立师生共同协商共同遵守的学校手机使用规则。学校应该和在校学生开设手机和网络运用知识与技能课堂,和孩子们一起来讲解讨论如何更好地运用手机,如何避免成为手机的俘虏,如何相互帮助,避免沉迷于手机游戏与网络社交媒体。

对于家长,也需要和自己的孩子以更平等和尊重的方式来讨论如何用好手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手机使用的利弊、如何使用手机更好地获得信息,帮助自己成长,如何一起建构规则来有效管理上网时间,确保手机不成为学习的负面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家庭和学校共同设定手机使用计划,共同监督执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需要和老师、家长一起商讨如何更好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所控制。手机游戏和社交媒体是极具吸引力的,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和同伴、家长、老师的监督,很容易被手机游戏和社交媒体控制。其实学生也需要和家长、老师一起了解手机的优点和风险,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计划。

杨海宇称,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在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是信息时代智能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带来了干扰学习、甚至滋生网瘾等风险和挑战,社会没有现成的答案和应对之策,但靠堵不是有效办法。所有涉及的各方都需要参与探索应对之策。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摄影报道

编辑 敬玲燕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