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太平洋战场,虽然总共有37个国家参加到了这场残酷且又血腥的厮杀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太平洋这个大舞台上,只有美国和日本才是唯二的主角。而旧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这是日本与美国对抗的急先锋。那么,日本人到底是怎样一步步拥有一支能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美国相叫板的舰队呢?

这篇文章作为“发展史”这一系列作品的开端,将详细的阐述IJN的诞生和其到明治时期结束时的发展历程等。

IJN全称Imperial Japanese Navy,直译过来应该是“日本帝国的海军”或是“日本皇帝(天皇)的海军” 其在巅峰时期,舰队总吨位达到了惊人的193万吨,是当时亚洲当仁不让的第一名,在世界上也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庞然大物。

本篇文章共7192字,15张配图,只详细讲解日本联合舰队的发展史,并选出了在各个时期中有代表性的战舰,这其中不掺杂任何民族民族情感,仅就事论事。


明治时期海军创建期

如果诸位在百度百科上搜索“日本联合舰队”的词条,它会告诉你“联合舰队的前身是1889年7月29日组建的常备舰队”,其实,就我个人而言,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严格来算日本海军的创建时间,应该要追溯到1869年7月兵部省的创立,而到了1872年2月28日,日本为了更好的发展海军解散了兵部省,创立了海军省。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军舰除了1866年在石川岛造船所里竣工的“千代田行”号炮舰以外,基本全是外国建造的,其中好多还是从幕府或者是各个藩镇处接管的、五花八门的杂牌舰,排水量都小的可怜,几乎都在1000吨一下,稍大的军舰只有“日进” “东”等寥寥几艘。而日后成为世界顶尖三大海军的日本联合舰队,就诞是从这样的摇篮时代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的日本军舰

Corvette“筑波”(Tsukuba)

Corvette“筑波”( Tsukuba)

3桅全帆装型,木制。1851年在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成,原名“马六甲”( Malacca)(舰首有马六甲人像造型的船首像),1871年7月从英国政府购入。排水量1978吨,长58.7米,宽10.5米,吃水5.4米卧式单动蒸汽机,单轴推进,519马力,航速8节,主要武备为9门160毫米炮。该舰参加过西南战争、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日俄战争,1898年3月改为三等海防舰。因该舰充当日本海军将校的练习舰时功绩昭著,1905年6月10日除籍后曾一度商讨继续保留,不过最后仍被出售。舰名为日本筑波山的山名。关于该舰的建造地,有些资料记载是在东印度或孟买。

炮舰“千代田形”( Chiyodagata)

炮舰“千代田形”( Chiyodagata)

双桅前桅横帆型,木制。1866年5月在日本江户石川岛造船所建成。排水量158吨,长29.1米,宽4.8米,吃水2.1米高压蒸汽机,单轴推进,60马力航速5节,主要武器为1门30磅克虏伯炮。该舰是1869年5月政府军在函馆接收的幕府军舰,是日本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最早的蒸汽军舰,约耗费3年的时间建成,1888年1月28日除籍后交给千叶县。舰名为德川幕府皇居的美称,照片摄于明治10年代(1877-1886年)后半叶。

至甲午战争结束

设立海军省后,日本海军开始渐次加强舰艇装备,谋求对外扩张,在1894、1895年进行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甲午战争。这一时期,日本自身也在逐步夯实造舰的基础,当时“三景舰”之一的海防舰“桥立”号就是通过学习消化法国技术而国产建成的,是日本造舰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军舰发展方向也出现变化,其结果是提升了军舰的机动性能以及舰炮的中口径、速射炮化,甲午战争中日本舰队正是在这一方面优于中国北洋舰队,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一时期日本的军舰

Sloop “大和”(Yamato)

Soop“大和”( Yamato)

3桅后桅纵帆型,铁胁木壳。1887年11月6日在日本小野浜造船所建成。排水量1502吨,水线长62.8米,宽10.7米,吃水4.6米,卧式双胀双动蒸汽机,单轴推进,1600马力,航速13节,主要武器为2门170毫米克虏伯炮。该舰参加过甲午、日俄战争,1898年3月归类为三等海防舰,1912年8月归类为二等海防舰,1923年4月1日改为特务舰(测量舰),和姊妹舰“武藏”一起专门从事测量工作。该舰创下在籍50年的服役纪录,从首任舰长东乡平八郎开始一共经历了60多位舰长。1935年4月1日除籍,移交给司法省使用。舰名为日本古国名,照片是1887年11月16日该舰在横须贺港交付海军时的情形。


炮舰“摩耶"(Maya)

炮舰“摩耶"(Maya)

双桅纵帆型,铁制。1888年1月20在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竣工。排水量622吨,长50.7米,宽8.2米,吃水2.9米卧式双缸双胀蒸汽机,双轴推进963马力,航速10节,主要武器为2门150毫米克虏伯炮。该舰参加过甲午、日俄战争,1898年3月归类为二等炮舰。“摩耶”“鸟海”“爱宕”“赤城”这4艘同级舰原本计划安装240毫米炮和150毫米炮各1门,然而240毫米炮相对舰体而言过大,于是改为该舰装备2门150毫米炮,其他3舰装备210毫米炮和120毫米炮各1门。1908年5月16日除籍,作为杂役船移交给内务省使用。舰名是日本山名,照片摄于1892-1894年间。


那些在甲午海战后被日军缴获或由清政府赔偿的舰只(节选)

巡洋舰“济远”( Saien)

巡洋舰“济远”( Saien)

单桅,钢制。1883年在德国伏尔铿船厂下水。排水量2300吨,长60米,宽11.8米,吃水4.8米,卧式双胀蒸汽机,双轴推进,航速15节,主要武器包括2门210毫米克虏伯炮、4具鱼雷发射管。原属中国北洋海军,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被日军俘获。1898年3月归类为三等海防舰。是日本拥有的第一艘装备水下鱼雷发射管的军舰,该舰缺点是干舷低、稳性差,煤舱容量不足等。日俄战争中于1904年11月30日触雷沉没,次年5月21日除籍。照片是1895年3月5-16日在吴港拍摄。

铁甲炮塔舰“镇远”( Chinen)

铁甲炮塔舰“镇远”( Chinen)

双桅,钢制。1882年在德国伏尔铿船厂下水。排水量7220吨,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卧式3胀蒸汽机,7200马力,航速154节,主要武器为4门305毫米克虏伯炮、3具鱼雷发射管。原属中国北洋海军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被日军俘虏,1898年归类为二等战舰,参加了日俄战争,1905年12月归类为一等海防舰。该舰水线带装甲厚356毫米,炮台装甲厚305毫米,新造时和姊妹舰“定远”是东亚最强大的军舰,因甲午战争前到日本诸港进行带有威慑色彩的访问而著名。1911年4月1日除籍,出售。照片是1898年6月21日在神户拍摄。

1895年7月抵达长崎港时的“镇远”

照片中可以看到船身以及烟囱等部位用白色油漆画出的标记,显示的是在黄海海战中留下的弹痕。该舰在战斗中身中200至220发大小炮弹,因其装甲防护有效,要害部分并没有受到损害。照片上烟囱与后桅之间可以看到悬挂着临时帆布风筒。1895年7月抵达长崎港时的“镇远”照片中可以看到船身以及烟囱等部位用白色油漆画出的标记,显示的是在黄海海战中留下的弹痕。该舰在战斗中身中200至220发大小炮弹,因其装甲防护有效,要害部分并没有受到损害。照片上烟囱与后桅之间可以看到悬挂着临时帆布风筒。

炮舰“平远”( Heien)

炮舰“平远”( Heien)

单桅,钢制。1888年在中国福建船政下水。排水量2100吨电,长60米宽11.8米,吃水4.5米,卧式3胀蒸汽机,双轴推进,功率2300马力,航速11节,主要武器为1门260毫米克虏伯炮、1具鱼雷发射管。原属中国北洋海军,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被日军俘获,1898年3月归类为一等炮舰。该舰前部干舷很低,不适合远洋航行和在恶劣天气环境下战斗,不过与“济远”“广丙”相比,该舰的稳性相对是最好的。日俄战争时加入战斗序列,1904年9月18日触雷沉没。照片为1895年拍摄。


至日俄战争结束

甲午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落下帷幕,但是接踵而至的俄、法、德三国干涉的“还辽事件”则让日本尝到在欧洲列强面前仍然身为弱国的“悲哀”。从此,在卧薪尝胆的口号下,日本举国上下倾力扩充军备,借此在10年后的日俄战争中再次获得胜利。当时日本海军的舰艇数量不多,主力舰也全是在外国建造的,但已经整备成了一支以实力强劲的新锐战舰为中心的战斗力均衡的舰队,终于引起列强的注目。日本海军舰载武器的发展当时也紧追世界潮流,尤其是积极采用无线电这一举措更是日本在舰队指挥上划时代的标志,日本海军以日俄战争的胜利为契机迈进了高速发展时代。

这一时期日本的军舰

一等战舰“八岛”( Yashima)

一等战舰“八岛”( Yashima)

双桅,钢制。1897年9月9日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竣工。排水量12517吨,长113.4米,宽22.5米,吃水8米,立式3缸3胀蒸汽机,13500马力,航速18.3节,主要武器为4门305毫米炮、5具鱼雷发射管。该舰和同级姊妹“富士”以及通报舰“宫古”一起,属于1893年度的造舰计划,其预算当时被议会否决,最后是从皇室费用以及官员的俸禄中拨出一部分充作建造费(再加上国会议案通过的从国库支出的那部分经费)才得以完成,该舰和“富士”的舰尾舵安装略有不同。该舰参加了日俄战争,1904年5月15日旅顺口外两度触雷,大约6个半小时后在遇岩东北偏东约5海里处沉没。由于沉没点是俄方观察不到的位置,所以该舰沉没的消息被隐瞒了一段时间,1905年6月15日除籍。舰名是日本的国名别称,这张照片是在1898年拍摄。

三笠号(碧蓝航线版)

这才是历史上的一等战舰“三笠”( Mikasa)

一等战舰“三笠”( Mikasa)

双桅,钢制。1902年年3月1日在英国维克斯公司巴罗因弗内斯船厂竣工。排水量15362吨,全长131.7米,宽23.2米,吃水8.3米,立式3缸3胀蒸汽机,双轴推进,15207马力,航速18节,主要武器为4门305毫米炮、4具鱼雷发射管。该舰竣工时即使放在各列强海军中也是最新式、最强大的军舰,参加过日俄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日俄战争中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的旗舰,1905年9月在佐世保停泊时因弹药库爆炸沉没,之后被打撈修复。1921年9月在海参崴港外水道触礁,同月归类为一等海防舰1923年9月20日除籍,作为纪念舰被保存在横须贺。舰名是日本山名,照片为日本海海战后在佐世保所摄。

驱逐舰“阳炎”( Kagero)

驱逐舰“阳炎”( Kagero)

1899年10月31日在英国桑尼克罗夫特公司竣工,属于“东云”级,主要数据和“不知火”相同,参加过日俄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年4月1日除籍。舰名取自气象,照片摄于1920年。

至明治时代结束

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的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升,日本的造舰能力也在这时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主力舰的国产化由此成为可能。这其中包括有日本独立建成的、当时世界最大的战舰“萨摩”级,以及日本最早的无畏舰“河内”级,标志着无畏舰时代的到来。此外这一时代透平机(蒸汽轮机)开始被使用,从最先装备透平机的通报舰“最上”开始,以透平机为动力的军舰不断涌现。还是这一时代,新武器潜水艇也开始加入了装备行列,海军战术开始迈向海空潜三元立体化时代,而日本海军也即将要到达它的黄金发展期——大正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的军舰

战舰“河内”( Kawachi)

双桅(三脚桅式),钢制。1912年3月31日在曰本横须贺工厂建成。排水量20800吨,长152.4米,宽25.7米,吃水8.2米,直连式透平机,双轴推进,25000马力,航速20节,主要武器为12门305毫米炮、5具鱼雷发射管。该舰是日本第一级无畏舰,实际上是“萨摩”级的放大增强版,单舷可得到8门主炮的火力,另外前后主炮和舷侧主炮虽然同为305毫米口径,但是炮管的倍径却不同。照片是1913年5月23日在大阪拍摄,该舰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于1918年7月12日在德山湾停泊时爆炸沉没,同年9月21日除籍,舰名取自日本古国名

一等巡洋舰“筑波”( Tsukuba)

一等巡洋舰“筑波”( Tsukuba)

双桅,钢制。1907年1月14日在吴工厂竣工。排水量13750吨,长134.1米,宽22.8米,吃水8米,立式4缸3胀蒸汽机,双轴推进,20500马力,航速20.5节,主要武器为4门305毫米炮3具鱼雷发射管。曰俄战争爆发后主力舰“初濑”“八岛”早早沉没,曰本政府痛感急需一批新舰来弥补损失,该舰在这一背景下和“生驹”一起开工,是曰本自行建造大型军舰的开始。虽然是作为一等巡洋舰设计建造的但该舰的主炮口径和战舰相同,其后更是成为日本最早的巡洋战舰。1912年8月归类为巡洋战舰,参加过第次世界大战,其间于1917年1月14日在橫须贺因弹药库爆炸沉没。后经打捞修复,曾被提议改造为潜水舰母舰兼飞机母舰,不过被废止,同年9月1日除籍。舰名为日本的山名,照片是1907年6至7月间在英国所摄。

潜水艇“第1”( Submarine№o.1)

潜水艇“第1”( Submarine№o.1)

美国通用电船公司建造,日本横须贺工厂组装,1905年8月1日竣工。水上排水量100吨,全长20.4米,宽3.3米,吃水2.8米,Oto式柴油机,180马力,水面航速89节,装备1具鱼雷发射管(艇首)。1919年4月1日改称“第1”潜水舰,1921年4月30日除籍,同级还有“第2”至“第5”4艘。该级艇未安装升降舵,在预备浮力状态时只有水平舵保持2至3度的俯角才能下潜。该级没有自给力,艇员的居住以及出发准备、补给供应等全部要在母舰(艇)上进行。司令塔内安装1具潜望镜,采用机械旋回,后改为手动回旋式。照片摄于1916年2月。

后记

在这一时期,日本为自己未来的强大海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其中就包括基本的规章制度。

战舰命名制度

日本海军的舰名在幕府时代往往是由各藩自己命名的,可是由于每次新增舰船时都需要在漫无边际的范围中选择舰名而过于繁琐。于是在1874年8月31日,海军大辅向太政大臣请示:“以名山、大川、国名或者著名人物、造船家的名字等作为给军舰取名的选择范围。”并且提到从英国购入厚铁(非钢制)军舰命名时以“山川名号系由上古天照大神赐吾子孙、以三种神器足以为王之地也,同时据圣谕曰:尔等若能以迩迩芸命(古代的日本神)天孙降临于日向之国的高干穗之峰爱度山附近创立海军,以表能将此基业日益扩张之意,遂应将此舰命名为‘高千穗'’。”为理由请求遵照这个宗旨来命名。同一天,太政大臣认可了这个请示并以此为始沿用该法。最然由于事故,这艘“高千穗”没有买成,但是由此能了解到早期军舰命名的详细寓意却非常有趣,当时即使在欧美以人名来命名军舰也是很少见的。

此后,关于舰船的命名方法,经太政大臣奏请天皇,采取了每艘军舰都预先准备2个名字候选,然后由海军大臣通过侍从长来请示最终圈选。比如,1897年3月13日作为第一期扩张费计划的军舰中,第1号铁甲战列舰的候选名为“敷岛”“白根”,第1号二等巡洋舰的候选名字是“千早”“利根”,第2号二等巡洋舰为“笠置”“矢作”,第3号二等巡洋舰为“鞍马”“千岁”将这些候选名字称为“舰名治定伺”,进行对照选择。3月18日裁定再增加三四个参考舰名,于是又追加了“朝日”“生驹”“高砂”“高岭”4个候选名。22日,选定的结果为战舰用“敷岛”巡洋舰用“笠置”“千岁”“高砂”日俄战争中,明治38年(1905年)4月23日,海军大臣向侍从长提出:战舰和一等巡洋舰的舰名从“日本的国名以及拥有光辉历史的护国神社”中选取,其他类型的军舰舰名(驱逐舰除外)从“主要的郡和城市”中选取,诸如“敷岛”“秋津洲”“八岛”等日本国的别称,还建议根据旧例承袭除籍军舰的名字。作为对该提案的回应,终于在6月3日做出如下认定:“战舰用国(含日本各诸侯古国)名命名,一等巡洋舰以山名命名,二等巡洋舰”用郡、市名命名,承袭旧舰的舰名需要待该旧舰成为废舰之后才能实行。承袭沉没军舰的名字,要待该沉没军舰沉没3年后才能被继用。此外海军方面还对字首假名限定的规则做了特别解释,希望在该类军舰上曾经使用过的郡、市名还可以重复使用。但实际上,二等巡洋舰主要仍然是以河流的名称来命名。

最后 笔者找到了一首歌唱日本海军的《海军之歌》,这首歌由因创作《铁路唱歌》而闻名的大和田建树作词,在1904年1月30日出版,一周后日俄战争爆发,这首歌因包含了所有参战的日舰舰名而显得与众不同,歌词所提到的这些舰名中,有些一直活跃到大正甚至昭和时代,还有一些被选用在现代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军舰上而让人感到怀念。

四顾茫茫大海环绕,救岛上之秋津洲啊

为御外侮巩固国防,陆设炮台海建楼船

即使献身滚滚波涛,忠义之气毫不屈服

守护我心之甲铁舰,坚如磐石不为所破

名称虽然千差万别,功勋绩著富士之巅

白雪辉映朝日之影,光彩直照扶桑苍穹

君上皇威昊昊,严岛高千穗高雄与高砂

与我仰望之心相比,纵是新高山亦渺小

凝聚壮美之大和魂,建爱国心于筑波山

芳名必将千岁流传,犹如吉野之花不败

历经千载屹立不倒,千代田之城池永在

松岛坚如常磐一般,虽经风雪桥立常青

海国男儿守御海门,犹如守卫心中赤城

天城葛城摩耶笠置,稳稳托举整个国家

浪速之海的芬芳啊,龙田红叶之灿烂啊

还有和泉水之清洁,声誉名扬八岛之外

朦胧的月夜与春日,光彩普照三笠山峰

曙光降临迎来春雨,初睛欢愉之朝心地

朝雾初散朝潮初起,涌动音羽须磨明石

倘若国家遭遇艰难,美景若此无心观赏

时穷节乃现之武士,身如不知火之筑紫

或似千早同赴尽忠,捍守神护卫之祖国

吾妻广阔武藏大地,具成为华丽之宫古

代替我日进之君主,傲立白雪上的天龙

飞舞翱翔于九天上,隼小鹰速鸟相追随

掀起迅捷羽翼之风,吹散薄云不留踪迹

雷鸣闪电交织共舞,回响震荡在村雨间

东云散去丛云复聚,交汇如浅间之朝烟

霞光万丈于八云,出云八重山比睿爱宕

磐手磐城鸟海诸山,不及我海军之雄伟

对马金刚宇治初濑,昨日而去不可追寻

惟有巨舰利于泛海,犹似通大岛之丰桥

倘若发现敌舰迫近,迎头猛进如阳美火

水雷艇突入敌阵啊,定将来故变成夕雾

拂晓寒冷山风凛冽,涟漪之上福龙建勋

进犯之敌一举击退,赫赫功勋在我海军

天神护卫日本帝国,运脉流传千万万年

镇远济远平远舰啊,镇东镇西镇南舰啊

建竖起光辉的国旗,海外万里也来归附

前进!镇北镇中舰!前进!镇边操江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