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

上大学的时候,刷剧都得用个视频软件,还得上网找资源。我一开始用的暴风影音,但是广告弹窗有点多。后来室友推荐我说:“用QQ影音吧,这个广告少。”于是,整个大学期间我几乎都用的QQ影音。

再后来,我就把它忘了。因为真的用不着了,看片后来就不用视频软件了。甚至,我现在都不怎么看片了。

今天看到一个消息,QQ影音下架了,所有版本都不能下载了。虽然下载的图标改成了“敬请期待”,但人们大概也知道,未来可能后会无期了。

结果还没完,又来了一个暴击,微软的IE浏览器也永久关闭了。这个地球的小图标,曾经承载了多少兴奋与激动,多少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起点,就是从这开始的。

不得不说,这些年人们送走的老软件有点多,包括但不限于千千静听、天天动听、虾米音乐等等。像我们这种当年和同学一起去网吧的男生,还送走了很多老游戏,《传奇》、《奇迹》、《石器时代》、《魔力宝贝》等一串。对于这些,不懂的人看着没什么,但我相信,一代人只要看到这些名字,哪怕是个五大三粗、头秃谢顶的中年男人,泪腺也会一松。

前两天看了一个短视频,我就差点绷不住。那是模仿着Windows XP的开机画面,那个开机声音一响,标志性的草地桌面一出现,“爷青回”的感觉就来了。然后视频里鼠标点开了QQ,依次出现咳嗽和嘀嘀嘀的音效;又点开了千千静听,放起了老歌;最后,点开了跑跑卡丁车的图标,巨大的厂家logo出现在屏幕上……

这简直就是我本人。当年和哥哥、弟弟一起去网吧,基本就是这一套操作流程:开机、QQ、音乐软件、游戏。那个时候网吧条件也不好,冬天冷得缩手缩脚,我们仨就缩在羽绒服里。那种兴奋与激动,什么天冷天热、烟味嘈杂,统统无所谓,现在想来只有美好。

这些软件一停用,好像就把青春带走了,把人生的一个阶段给收束了。其实很多软件还在呢,比如QQ影音没了,但暴风影音还在,想回味青春的话,下载回来点开就是。但是我们心知肚明,那种感觉不会回来了。

青春的感觉很难形容,它是属于集体的,是一种带有某种时代况味的记忆。那时候的互联网,并不像现在这么天然,那个时候有一个很具体又有点做作的词,就叫“上网”。

上网冲浪,得在家拨个号,或者去网吧,甚至会跑到家长的办公室去。总之,你得有一个具体动作。我们也很清楚,网上和网下就是两个空间,要想进入这个无穷无尽的世界,你必须付出一些成本,有意识地“上网”。

所以,经历过互联网早期的那一批人,并不是互联网原住民,并不是生来自带互联网DNA,这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这是一批想去看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人,想方设法地来到了网上。

大家的价值观是多元的,那时候的网络上也是吵吵闹闹的。但有一些价值与认知却是共享的,就是大家很想看世界,很想对话,很想认识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这些气质是共通的。而这些,也让那个时候的人,那个时候的气息,显得那么外向。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难想象了,很多人到网吧,花3到5块钱一小时的成本,就是为了聊QQ,或是进一个聊天室胡侃。人们是多么渴望表达与倾听,把自己狭小的世界增添几个维度,付钱陪聊都可以。

那个时候的互联网,也有着起步期的草莽与粗放。没有现在这么高级的算法,也没有那么多精致的套路。火星文、非主流什么的,都是网友自发创造的,也很难找到什么希望从中获利的推手。

那个时候很少见到精心设计的推广,个性化定制的推荐,让潮流无孔不入地包围你。互联网是个新事物,但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那个时候的网络却是如此古典、生涩、稚嫩。

当然,也没必要把过去想得太美好。要说互联网内容的丰富和精彩程度,肯定还是不如今天的。就好像前几天我想回味一下老游戏,就把《金庸群侠传》又打开了下。那个满屏幕的颗粒,那个难以直视的画质,让我没坚持几分钟就放弃了。看来,很多事物还是在回忆中才是最美的。

英文中表示“怀旧”有一个专门的单词nostalgia。有趣的是,这个词其实是到了20世纪之后,才有了怀旧的意思,最早只表示思乡。怀旧或许就是个现代病,正因为一切发展得太快,才会让人眩晕,让人留恋那个简单、清晰的过去,仿佛过去就是我们的精神故乡。

只要活在一个发展的时空里,我们恐怕就无法摆脱怀旧的支配。别说今天QQ影音下架引发80后、90后的“爷青结”,相信哪怕是今天大火的APP未来下架了,也可能引发一波00后、10后的“爷青结”。只要往前走,“离开故乡”都是免不了的。

所以,还是向前看吧。QQ影音下架了,但真要人们拿现在的使用习惯去交换,你愿意吗?更不用提IE了,那个浏览速度,简直就是一场心智的修行。

我们有很多青春的记忆,但情怀终究敌不过市场的逻辑,人们其实也不会混同这两者。离愁别绪和经济理性,相信大家都会分得很清楚。

但我也相信,我们共享的青春记忆,初见互联网时留下的精神遗泽,依然会在长久的未来,给我们带来温情与感念,也会锚定我们看看世界的信念。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