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学校规定50岁以下的老师都必须交纸质教案,还记得之前有媒体报道,湖南某高职院校对未带纸质教案上课的5名教师进行了公开处理。据了解,该校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修订了《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将上课不带纸质教案、上课使用手机通话等19种情形视为教学事故。

老师是否应该写教案?网友们这样说:

有人说,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带不带教案与上课的效果没有必然联系;

还有人说,心中有教案最重要,而不是写在纸上;

还有网友建议,青年教师可以多写写纸质教案,便于理清思路,迅速提高自己;而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纸质教案更多是一种形式。

归根结底,上好一堂课才是最重要的!

对教师而言,设计教案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有的老师将手写教案做到极致,有的老师结合当下,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无论怎样,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教学的用心和努力。

高中教师手写教案36年,课件似艺术品

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地理教师贺新谱从教36年,一直坚持手写教案。她的教案图文并茂,很多图案都是自己设计的。

36年来,她共制作1000多个课件,“写教案、制作课件,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让它们会讲故事。"

贺老师的教案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图文并茂,而且很多图案都不是教材上的,几乎全都是自己设计。贺老师还嫌学校的教案本太小了,画图会受到限制,所以她都用A4的纸来写教案。

她的教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总结规律,便于学生理解。

七旬教授从教几十年,坚持手绘教材漫画教学

75岁的梁昌洪教授任教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让枯燥的理工科内容生动起来,他在板书里插入手绘漫画,牛顿、爱因斯坦都被他画得惟妙惟肖。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闫星光

梁教授说:“知识在更新,教学对象也在变,每堂课都应该不一样。”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闫星光

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里,梁教授坚持手写教案与教学笔记。整洁的笔迹、生动的插画、前沿而实用的内容构成了老先生笔记的独特风格。

手把手教你写出好看又有用的教案

动笔之前要“胸有陈竹”

教学大纲是教案编写的依据,钻研大纲、了解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明确每单元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从而知道本节课的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为编写教案打下基础。

编写教案之前要通读教材,进而对教案的编写形成整体的思路。当然啦,只研读教材还是不够的,还要广泛阅读本专业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或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

写教案不要“单打独斗”

“长期以来,老师们的备课活动一直是‘单兵作战’,除了参加教学竞赛、教学研究等活动之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一个能让全体教师参与的合作交流、沟通分享平台。”有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会有类似这样的感受。

为解决这一现象,有的地区在综合各学校教师人数的基础上,把同一个部分的课程分配给三至四所学校进行教案设计。学校把接到的任务再分配给各年级组,年级组长再组织科任教师集体确定好教学目标后,由两到三名教师各自备课形成雏案,然后集体研讨形成‘共案’,最后大家根据教学展示情况再次修改后,交到学校统一汇总后交给市教研室。这样交上去的教案就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教案也要有点“精心设计"

对课程目标、上课流程、重点难点、问题设计、普遍问题、关键知识、参考文献起提醒作用和需要精确文本展示的内容,都是有用的,写在那里有备无患。

上课就像写文章一样,是否精心设计,结果必大相径庭。所谓“精心设计”,自然要对课堂诸要素及各种新情况做周密地考虑。日积月累,必然自成体系,形成特色。精心设计过的教案,自带“精品”气场。

教案也要有点“翻转意识”

教案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大致的思路,但远不是课堂的全部。因为上课的过程是充满变数的,老师们很难预料学生“节外生枝”,有什么样的突发奇想。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学生需求以及课程设置的变化,教案的模式、写作也是不断与时俱进,逐渐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个意识,比如教案格式上客观要求,要设计出教师指导活动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动脑、动口、动手等情况,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案也要有点“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把教案写成一堂独有特色的剧本。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通过一个教案,把学生们带入教学情境,这个时候老师更像是导演,掌握整堂课的节奏、效果等等。

小编相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好教案,让课堂效率达到最高,这才是老师们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