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天气热了,雨水多了,各种小虫子也多了起来,只是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些邻居。这里的虫子,不光指昆虫,也指各种活跃在夏季的体型娇小的小精灵。雨后的花园,会有蚯蚓、蜗牛慢悠悠散步;傍晚的树林,会有蜘蛛狩猎;散步时,会有蜈蚣大摇大摆从你面前走过;夏季的蝉鸣还没有响起,那将是整个季节中最壮丽的生命合唱。

我喜欢虫子,也引领着孩子喜欢虫子。孩子小时候,我带他出去玩耍,遇到虫子一定引导他观察,有时候爷儿俩蹲在地上看一个小时的蚂蚁搬家。那些感觉哄孩子累的父母,不妨学学这招儿,不光能与孩子一起长见识,还能修身养性呢。

只是不要教孩子惧怕虫子。是的,孩子怕虫子全是父母教出来的。孩子小时候是不知道怕虫子的,有少数的虫子有些许的毒性,父母就向孩子灌输虫子可怕的思想,终于将孩子教成见到虫子大惊小怪、敬而远之的人,孩子一生远离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少了许多乐趣。

达尔文是个虫子迷,小时候去树林里抓虫子做观察实验,两只好抓满了,他会把虫子放在嘴里存着。没有这样的兴趣和乐趣,达尔文发现不了进化论。

我对虫子有兴趣源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中少不了虫子,如果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怕虫子,可能就没有我的生存空间了。

我只有与虫共舞。

听虫

儿时的夏夜,多半是听着蛙鸣或虫鸣睡着的。这里只说下虫鸣。

夏日的夜,随着太阳落山,暑气渐渐消退,凉风透过窗纱,送来些许凉意,也送来夏虫的音乐会。蟋蟀、蝼蛄……各种叫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虫子,大声宣告着生之力量。偶尔夹杂着白天里的麦霸——蝉的一声“吱”,仿佛是沉睡中的梦话。

王维说“鸟鸣山更幽”,不是万籁俱寂才是真的静吗,怎么出声了反倒更显安静?

真正的静与人们感觉到的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是不能长时间生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下的,那种连自己的心跳声都听得清清楚楚的安静,只会给人带来恐惧,反倒会影响睡眠。据说测试航天员的一项试验就是让他们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下生活,看能否忍受随之而来的孤独、恐惧。

夏夜的虫鸣,也有“鸟鸣山更幽”的疗效,听着忽远忽近的天籁,整个身体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有种睡在旷野中的感觉,却没有睡在旷野中的恐惧,心里什么也不会想,很快就会进入梦乡。

在都市特别是大都市里,根本就没有夜的概念,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是夜晚的常态。想要入睡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拉上窗帘隔绝不夜的光,再打开个睡眠灯营造温馨气氛(睡眠还要开灯本身就是很滑稽的事情),还要放舒缓的音乐。但是伪造的毕竟是伪造的,与几十万年遗传在血液里的睡眠环境是不符的。几十米的高楼让各种夏虫望而却步,恨不得每一寸土地都要硬化也让夏虫无立锥之地。没有了虫鸣,再喧哗的环境也是心灵的万籁俱寂。

玩虫

拿一根树枝,引导一支蚂蚁爬上来,然后看它向手拿的那一端爬,当它快爬到手边时,倒一下手拿住另一端。蚂蚁爬到无路可走时只好调头往回爬,你就不断将树枝倒手,看蚂蚁无休止地做着徒劳的努力。

小时候玩儿这个游戏,我很为我自己的聪明而自鸣得意。

现在想想,将一只蚂蚁玩弄于股掌之中,算什么本事。

那根在我们看来短短的树枝,在蚂蚁看来也许就是漫漫征程。体量不同、构造不同,我们眼中的世界与蚂蚁眼中的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与蚂蚁,生活在平行的两个世界之中。

我们常说“夏虫不可语冰”,用以标榜自己的高贵。你不就是比夏虫多活了几十个春秋吗,有什么了不起。夏虫不是不和你说冰的事儿,而是人家有比说冰更快乐的事儿。你对冰感兴趣,而在夏虫看来这种爱好很变态,虽然每一只夏虫都很“变态”(昆虫都要经过三到四次身体形态的变化才能走完一生的路,根据变态次数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光喜欢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同类的身上,连花鸟鱼虫都不放过。鱼和虫子不关心人的快乐,它们有自己的快乐。它们将短暂的生命奉献给最热烈的季节,坚守着不白活一回的信念。碌碌无为几十个春秋的我们,面对这样怒放的生命,难道只会嘲讽,却没有半点儿羞愧吗?

治虫

日本有个著名漫画家叫手冢治虫,就是《森林大帝》《铁擘阿童木》等漫画的作者。刚开始看到这个名字心里很是疑惑,这日本人怎么取这么个名字,是要和虫子较劲吗?后来查网,知道他自小对昆虫特别喜爱,才取了这个名字。

这里说说治虫的故事。

虫子虽然可爱,但有些虫子还是会伤人的。前些年有蜱虫咬死人的新闻,我不知蜱虫为何物,大约也没被这种虫子咬过。但小时候被各种虫子咬却是常事儿。

小时候睡的都是土炕,夏天天热,就不怎么用炉火加热土炕,喜凉的虫子就特别容易爬到炕上来。而建造内墙用的土坯在多雨的夏季又容易吸水返潮,成为虫子的栖身之所。他们常常会顺着墙壁爬到土炕上来。

经常听说虫子爬进小孩子耳朵里的事,农村有自己的土办法,在耳朵边上涂抹些香油,虫子闻到香味,就会自己爬出来。我好像没有被虫子爬进耳朵,所以也不知道这方法管用与否。

整治土炕上的虫子,母亲有自己的高招儿。她会买些六六粉(一种粉末状杀虫剂),沿着土炕四周撒上一圈儿,就像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为唐僧画的圈圈一样。虫子下得山来,却被这个圈圈挡在外面,区区小虫,其奈我何。

只是六六粉有股独特的味道,很是难闻,而且要防止沾在手上后误食。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母亲是不会运用这个大杀器的。

被毛毛虫袭击也是夏天常有的事儿。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每一条看上去让人恐怖的毛茸茸的身体里都孕育着一飞冲天的美丽。

毛毛虫不咬人,它们袭击人类是用他们的毛。它们的毛非常细,比人的汗毛还要细。人不小心碰到毛毛虫,它们的毛就会刺入人的汗毛孔里。可能是毛毛虫的毛上带有某种有毒物质,反正是被它刺到的皮肤会红肿,又痛又痒,而且一碰还会过电似地痛一下,很不舒服。

据说让刺入汗毛孔的毛挥发掉就不痛了,方法是在痛处涂上挥发性的物质,挥发物挥发时就带着毛毛虫的毛挥发了(感觉像是在说绕口令)。首选是酒精,但是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家家常备酒精,于是就用白酒代替。那时的白酒度数都很高,倒在酒盅里用火柴就可以直接点着。不知是毛毛虫的毛真的挥发了,还是酒精或白酒有消毒作用,亦或就是心理安慰,总之涂上后皮肤凉飕飕的,还真就不疼了。

当时的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都不如现在,很多民间偏方可能都只是安慰剂,但是或许是信则灵,或许是那时散养的我们比较抗造,也许是信息闭塞,反正我小时候从来没听说谁家孩子跑步就导致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死亡之类的事情。

只是小虫子,就可以有这么多的故事,世界多丰富,多精彩,将目光从手机上移开,你,或者你的孩子,都会在大自然中发现和体验到这种丰富与精彩,感悟到生命之伟大。

到大自然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