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究竟是什么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从内心由内到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可能不尽相同,但我们想要追求快乐、获得更多快乐的初心是别无二致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呢?

美国正向心理学之父,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赛利格曼,曾经组织了一个“快乐研究”小组,在查看了上百万份的研究报告之后,提出了——“快乐方程式”。

研究小组认为,该方程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了解快乐的构建模式,并且引导、帮助大家获得更多的快乐。

一、什么是“快乐方程式”呢?

研究小组提出的公式如下:

H(快乐)=S(先天的快乐起始点)C(生活的条件)V (自发性的活动)

其中,快乐的第一个元素S,是Set Point,指的是通过遗传而来的生理因素,它决定了每个人天生能够感受到快乐的程度,也就是情绪基调。

换句话说,人的快乐与否和自己的基因有一定的关系,遗传会给我们定一个快乐的基准值,根据估计,快乐起始点的影响力高达40%,也就是说你有近一半的快乐程度是出生时就设定好的。

快乐的第2个元素C,是Conditions of Life,主要指居住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职业、外貌等客观因素。

经济实力等客观因素能左右我们的快乐程度,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大家可能不会想到的是,根据数据所得出来的结论——其影响力只占到20%。

想着一夜暴富就能从此一生快乐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这个数据太不真实了,有钱了怎么还能不快乐呢?

但事实可能真的就是如此。

中国首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央视节目《开讲啦》里面说到:“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拿91块钱工资,做老师的时候。”

此话一出,瞬间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很多人都在置疑首富不懂民间疾苦。

但马云解释到:“钱越多你要做的事情越多,中国首富,这个’富’是负责任的‘负’。走过以后,你才知道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没有跟最优秀的人合作,没有持久的努力,你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样看来,那些耀眼的外表、头衔和诱人的财富带给人们更多的可能是无形的压力,而不是想象中简单的快乐。

快乐的第3个元素V,是Voluntary Activities,指的是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给自己安排的活动。

根据研究数据的显示,它可能是“快乐方程式”中最重要的元素,其比例和先天的快乐起始点一样占到40%。但不同的是,它完全是由我们自由的意志所决定。

换句话说,快不快乐的主导权其实还是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活动。

此外,在近几年出版的《心理学了没》一书中指出:

在快乐方程式提出的那个年代,大家普遍认为先天的快乐起点(基因)是无法改变的。但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最新的研究发现,基因会在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某些活动甚至可以重塑神经连接,改变大脑的运转模式。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先天的快乐起点不高,但只要有意识的做些有益于启发快乐感的活动,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个问题。

那么,哪些活动能够提供给我们快乐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个答案比较复杂,首先要看自己的动机。

举个例子:

如果你有通过炫耀式花钱去追求快乐的倾向,那么,提升快乐感的效果通常就不稳定。因为你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快乐本身,而是为了显摆自己。为了凸显自己,你极有可能还会有更多、更大的欲望产生,一旦欲求不满,快乐也就不复存在。

试想一下,你带着炫耀的心理,正开着一辆宝马车,感觉很快乐。但此时迎面开来一辆兰博基尼,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其次,要取决于得到快乐的难易程度。

打个比方:

我们都知道美食能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但是那种感觉也很容易过去。因为我们的大脑很喜欢新鲜的东西、很容易感到厌倦。所以你吃第二口冰淇淋的快乐感通常不及你初次品尝的一半,心理学称之为“习惯化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你很容易得到一样东西,同时又可以经常反复的体验该事物,那么快乐感也就会很容易流失。

我们要怎样才能体验更多的快乐感呢?

赛利格曼建议,可以从以下这3个方面入手:

1.调节自己内心的需要和动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人感到缺乏某种东西的时候,就会引起机体内部的不平衡和紧张,此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想要得到这样东西,接下来所有的行为、活动都会为这个愿望服务。

除非你能够实现愿望,暂时消除心理的不平衡和紧张感,否则你就会觉得痛苦难受、与快乐无缘。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有一些需求并不是必要的,甚至不是正向的,因此而产生的行为和感受对我们也是弊多于利。

我们要体验更多的的快乐感,就要学着去调节自己内心的需要和动机,尽量避免自己被无休止的贪念和不必要的虚荣心所驱使。

2.寻找深层次的满足感——“心流经验”

赛利格曼认为,满足感是一种较为持久而稳定的感觉,是一种高层次的快乐。一种名为“心流(Flow)”的高峰体验,能为人类带来最深层次的满足感,也是我们保持快乐感的源泉。

它可以出现在各种活动中,比如跳舞、下棋、写作、烹饪等,这些活动必须具备以下这些特质:

需要技术且具有挑战性全身心的投入有自我控制感有时间停止感

当你极度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感到仿佛自我和时间都不存在,只有当下纯粹的经验在流动。大家可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也可能还未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心流体验并不常见。

要得到这种体验,我们就必须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略高于自己现有能力的事物上,刚开始可能会很困难,甚至还会产生挫折。

但只要我们专心致志的投入进去并取得进步,成就感、满足感就会纷至沓来。它所带来的深层次和高持久度的快乐感更是会让人为之振奋。

3.常怀感恩之心

对自己当下已经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对曾经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羞于开口道谢。没有感恩意识、不善表达,老是关注阴暗面和负面情绪,实际上也是我们体验更多快乐的阻碍。

要想打破这种局面,我们就要学会常怀感恩之心并且勇敢的表达出来。大家可以参考以下这两个方法:

①经常关注自己已经拥有的事物,并且唤起自己曾经快乐的回忆,去感恩人生对于我们的赠予。

②亲手写下一段感激的话,选择一个对于你生命相当重要,但你从来没有好好向TA道谢的人,当着TA的面将所写的内容慢慢的念出来。

这个言行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很羞涩,不好意思开口。但只要我们迈出这一步,挣脱自己内心的束缚,你就会深深的感受到原来我们一直被人深爱着和照顾着,只是我们没去感恩,所以也就没有发现。

换句话说,对别人真诚的付出给予感恩,能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被爱和被关注的人,也会有助于我们延长对快乐的感受。

结语

虽然快乐有一定的构建模式,但它更倾向于某种主观的感受。

因此,除了合理的借鉴“快乐方程式”调整自己的状态之外,我们也要注意不要在主观上扼杀自己的快乐。

要试着多给自己积极乐观的暗示,并且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快乐、制造快乐。这样一来,我们自然就能拥有更多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1.《心理学了没》;林肇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