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生家庭的漫画「灵魂侵蚀 漫画」
今日心理顿悟·那些心理咨询师送给你的疗愈锦囊day1:
避免说“应该”,应该两字很容易让你给自己太多压力,继而太过逼迫自己,也许你可以改变下说法,如:
“我应该去运动”改成“我喜欢运动后的感觉”
“我应该去读书”改成“我想读书”
……
在心理学较为普及的今天,
我们似乎经常听说有关于[原生家庭]的种种说法。
那句最经典的: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知引起多少在原生家庭中倍感疼痛之人的共鸣。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然而决定性格的又是什么呢?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是童年经历,
特别是[原生家庭],
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那么究竟什么是[原生家庭]?
我们又该怎样改变和穿越?
今天我们就用一篇轻松却深刻的漫画,
和一部动画电影,
来一起解开[原生家庭]的迷局。
8幅漫画简读[原生家庭]
1部动画片解读[原生家庭]之殇
2016年,《疯狂动物城》大火,
并一举拿下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
第74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动画长片等
诸多有影响力的大奖。
而同年由瑞士导演克洛德·巴拉斯执导的动画片
《西葫芦的生活》,
虽然与奥奖失之交臂,
但凭借优秀的制作和深刻的内涵,
给很多人留下了不一般的印象。
这部片子也深刻地揭露了原生家庭之殇!
抹不掉的来自原生家庭的印记
动画名为《西葫芦的生活》,这里的西葫芦不是一种蔬菜,而是男主的名字。
男主原名伊卡,但他更喜欢别人叫他西葫芦,甚至在老师向其他同学介绍他叫伊卡时,他会忍不住小声纠正自己是西葫芦。
而之所以对西葫芦这个名字有执念,是因为他的妈妈就是这么叫他的。
西葫芦的身世非常悲惨——从小被父亲抛弃,和母亲相依为命不说,偏偏母亲还是个终日喝得烂醉的酒徒,不仅不关心西葫芦,还动辄打骂他。
直到有一天,西葫芦一不小心用地板盖把又要发怒的母亲砸死。
西葫芦就这样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还背上了弑母的罪名,被警察送到了收容所。在收容所遇到了一群和自己一样无家可归的孩子。
整部动画就围绕着这群收容所的孩子展开。
故事中的孩子们是一群缺爱的孩子,也是一群极度渴望爱的孩子。
与西葫芦坚持用妈妈给自己起的绰号一样,每个人都在习惯上保留着以前爸妈对他们的影响。
同学猪猪有个怪癖,那就是每天都会吃牙膏。
因为他的妈妈曾经告诉他牙膏有益身体健康,即使每次都会因为牙膏的关系闹肚子,他也照吃不误。
碧雅的妈妈在她上学的时候被遣返回非洲。
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妈妈,以至于每次只要一听到门外有汽车的声音,就会屁颠屁颠地跑出去,满心欢喜地以为是妈妈来接自己回家。
表面拽拽的孩子王西蒙后来对西葫芦袒露心扉,说起自己的爸妈一天到晚不停地嗑药,于是自己就被带到这里来了。
当收到妈妈寄来的包裹时,平日里不怕地不怕的西蒙一反常态,变得缩手缩脚,居然连开箱的勇气也没有。
同学帮他打开包裹,一脸羡慕地告诉他里面有个mp3。
西蒙却非常失落,因为包裹里没有付他所期待的信件。
不光是在行为上孩子们摆脱不掉原生家庭中爸爸妈妈对其的影响,在外形上也留有原生家庭的印记。
作为一部黏土定格动画,《西葫芦的生活》具备着特别鲜明的特色——丑萌。
片中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清一色的大头娃娃,搭配上一双双死鱼般瞪圆的眼睛,给人一种不怎么舒服的观感。
实际上,丑萌的画风绝不仅仅是画面表现,更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
这些黏土孩子一个个表情呆滞,大大的脑袋一方面强调了他们的幼齿,另一方面也象征其“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甚至单从发型上我们就能体会到导演深厚的心理学功底。
女孩爱丽丝小时候遭到禽兽爸爸X侵,胆怯的她平日里把半张脸都隐藏在厚重的刘海下。
得不到嗑药父母关注和管教的西蒙那高耸的红色头发,对应其嚣张跋扈的个性。
以及长期被母亲压抑的冷漠而沉静的西葫芦那蓝色塌扁的头发等等。
不被理解的成长经历与渴望爱的心
动画自始至终都是以孩子的视角讲述故事。
然而,孩子们时不时脱口而出的话,却让观众觉得残忍而悲凉。
有一个片段是孩子们去雪地上玩耍,期间先后发生的两件事却让原本热闹欢快的现场氛围瞬间降到冰点。
一名游客怀疑阿梅偷了自己的护目镜,吵嚷着要阿梅的爸爸妈妈过来。
阿梅告诉她,自己的妈妈跟人跑了,爸爸正在坐牢。
对方一听气更大了,毫不理解地说出那句:“你不但是个小偷,还会说谎”。
一位妈妈温柔地亲吻雪地上自己摔倒的小孩,这一幕恰好被孩子们看到。
有的羡慕地惊呼:“他妈妈好漂亮”。
还有的则嘴硬地回击:“也许不是他妈妈呢”。
烈烈寒风中,仿佛飘荡着歌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每一个备受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在其一生的成长之路,都在重复感受着不被人理解的行为和话语,以及在他人刺眼对比下的渴望爱的心。
无条件的爱是原生家庭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影片最后,当女老师怀孕生下一个小宝宝时,孩子们纷纷问老师,小宝宝是不是会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老师笑着回答说自己不会抛弃他的。
接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问道:
“就算……就算他超级丑?”
“就算他有大便味?”
“就算他会一直哭?”
“就算他会尿床?”
“就算他在学校成绩很差?”
“就算他吃得跟猪一样?”
……
导演安排的这连珠炮似的追问,每一问都是对为人父母者的灵魂拷问。
作家郑渊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未成年前,只有父母欠孩子,没有孩子欠父母。”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意识到,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既然选择将ta带到这个世上,就应当担负起身为父母的责任。
-END-
文章来源:心理时刻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原文未标注作者,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本号部分推送文章、图片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