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容貌焦虑的困扰「如何改变容貌焦虑」
不少医美整形机构迎来暑期医美整形热潮。 东方IC供图扫码看视频
暑期超长假期,一股“医美整形热潮”逐渐被掀起。在美颜相机和P图软件受追捧的当下,“A4腰”“漫画腿”“白幼瘦才是真可爱”等畸形审美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也引发了大众对当下审美观念的争议与担忧。
医美更多是一种心理需求?过分在意自己外貌缺陷也是一种病?容貌焦虑、医美潮背后隐藏哪些真实需求?南都《爱美研究所》栏目采访数位医美发烧友,探究他们求美的真正动因。专业医生建议,对于过度关注容貌的行为,应更多探究背后的心理成因,最终悦纳自己达到内心平静。
案例
听说裹保鲜膜能减肥,他用掉两大箱
高中时期突然发胖,脸上长了很多青春痘。当时班上同学会给男生颜值做排名,浩浩被排在“丑男排行榜”第五名,还因为自己喷过一款香奈儿五号香水,被同学叫NO.5。外号会让人自卑,浩浩拼了命想变回曾经脸小又苗条的自己。
涂瘦腿霜、裹保鲜膜、贴中药肚脐贴、吃减肥药……所有时兴的微商产品浩浩几乎都试过,光保鲜膜就用了两大箱。除了把皮肤折腾坏了,那三四年肠胃也不好。有一种减肥药,号称只要和食物一起服用,吃下去的东西都会排出体外,不会变成脂肪堆积体内,于是他开始变本加厉吃减肥药,令胃肠不堪重负。
在浩浩看来,“颜值高”也是一种资本。上大学后,浩浩参与很多社团活动,而颜值高的人总会得到更多优待。“同学们会习惯性地把好事归功于长得好看的人,把坏事怪到长得一般的人。”
做完医美,她每天照镜子900多次
同样被取难听外号的,还有赴韩国留学的kiki。从小爱美的她懂得各种扮靓技巧,可让她苦恼的是,因为梨形身材,不论体重是80多斤还是110斤,两只大腿都同样粗壮。“大笨象”“大象腿”……身边同学纷纷给她取难听外号。这种身材焦虑被无限放大,上大学之前,她的衣柜里没有一条短裤短裙,逛街时会下意识觉得所有人都在瞄她的腿。
为了克服容貌焦虑,kiki选择直接做医美,她最终选定了一位整形医生,做鼻子手术。术后她每天照镜子审视自己900多次,在家踱来踱去如坐针毡,惟恐手术失败。直到第七天完全拆线,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鼻翼宽、鼻头肿、整张脸处于水肿状态,虽然做好心理准备会有消肿期,kiki还是难免失落。
一个月后kiki终于熬过消肿期,新鼻子侧面弧度自然,放在五官里不突兀,她像完成“高考”一样开心。身边开始有朋友主动找kiki要医美功课。
专家分析
躯体变形障碍 过分“爱美”也是一种病?
“躯体变形障碍”,这是容貌焦虑这一大众说法的标准诊断名称,但不是所有容貌焦虑的人都会被诊断该病,只有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才可能确诊。
每年暑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早期干预科都较平时忙碌,其中有位19岁的男学生晓晨让医生蔡颖莲印象深刻。
一年多前,晓晨开始觉得自己胸部肥胖、难以见人,于是每天含胸走路、不敢穿短袖衣服,他先后到国内多家整容医院要求局部减脂治疗,并通过运动、控制饮食减肥。但他仍对自己的胸部、臀部、大腿外形不满意,再次到整容医院要求抽脂,被拒。
待在家中的晓晨,因不愿看见自己的胸部、臀部及大腿,大热天持续20多天不肯脱衣洗澡。家人发觉情况严重,送他到脑科医院来住院。
经过体质检测,晓晨的BMI为19.1(身体质量指数,正常值为18.5-23.9),体型并无异常。经过一系列精神检查,蔡颖莲发现晓晨存在“躯体变形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通常是慢慢出现的,有可能始于童年经历,令个体感到外表至关重要,或者有与外表不良经历,例如被嘲笑、被虐待等,引起焦虑、厌恶的情绪反应。当这些正性或负性刺激与身体某些部分关联起来时,就变得过度关注。
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国际整容手术病人中,“躯体变形障碍”的患病率为3%-16%,起病平均年龄16-17岁。
据统计,大约30%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都有自杀企图,而且多数患者合并强迫和抑郁。一项研究指出,12%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符合强迫症诊断标准,37%的病人曾有强迫症病史。
心理需求 做医美目的不一定是为了极致美丽
从业20多年,做过大大小小的医美手术上百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医师徐翔觉得,医美更多是一种心理需求,满足个人社交、情感需要等。“整形医生除了技术专业,还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降低患者期待值,减少医患矛盾。”
医美需求紧跟时代,整容模板也一直在变,10年前是范冰冰,后来是杨颖、赵丽颖。这期间徐翔发现,很多人对自己的脸认知不深刻,做医美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极致美丽,有的是出于职业需要,也有的是出于心理需求,比如认为调整面相可以改变风水。
“南方人太阳穴凹陷、颧骨高的数量不少,10年前一些人觉得这种面相克夫,会从湖南四川跑来做填充。有一位潮汕女生跟老公关系一直很好,结婚前来做肋骨鼻(通过植入肋软骨改变鼻的高度和形态),结果亲爸说鼻子太高不旺夫,于是跑来要求恢复原样。还有一些生意人,担心川字纹会影响面相风水,会选择来注射额头改善皱纹。”
在广州一家三级整形外科医院注射美容科医生陈坦看来,随着物质生活变好,越来越多患者是出于心理需求,想要从外貌到内心都变得更好。“医生应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随着医美平台、博主种草兴起,目前大众获取医美知识的渠道变多了,但深度有限,医生有义务对患者进行科普教育。其次是要充分沟通,理解患者需求,帮助他们通过正确安全的方式变美。”
何为美丽? 美没有固定模式,而是一种感觉
容貌焦虑、身材内卷……当代人似乎置身于放大镜之下,时常接受自我或他人的“容貌审视”,医美整形热潮也随之而来。
美应该是什么?从事13年微整形,陈坦觉得美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而是一种感觉,美的最高境界是自娱自乐,达到自己外在和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随着年纪渐长,浩浩开始学会与自己和解。以前他认为只有像《泰坦尼克号》主人公杰克,韩剧里大长腿、八块腹肌、白净脸蛋的男生才叫美,现在觉得皮肤黝黑、爱运动也是美,瘦胖无所谓,美是多面的,人应该接受多元化的美。
做完鼻子,kiki的下一个小目标是瘦身瘦脸。医生往她脸颊推进三针瘦脸针,不久后又往肩上、大腿各扎30针,没有麻药,总共六七十针让她疼得嗷嗷叫。“变美的背后并不美,它需要足够的金钱,需要忍受术后的疼痛,还要预估自己对手术失败的承受力。”经历过这些,kiki认为整形也需要莫大的勇气。不过她也提醒求美者,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变美,远离美丽贷等超前消费行为,理性求美。
经过一个月的药物及心理治疗,晓晨也慢慢恢复正常的洗澡频次,不再上网查整容医院,近日好转出院观察。
作为精神科医生,蔡颖莲尊重个体正常的容貌需求,也会探究过度关注背后的心理需求。她提醒,照料者要采取既不漠视也不过度关心的态度,对于患者不合理的要求要加以拒绝;条件可以的话,要安排患者尽快回归社会,转移注意力,拒绝纠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浩浩、kiki、晓晨均为化名)
07-08
南都创意中心 X 南都健康联盟 联合出品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李阳
统筹:尹来 苏芬南 游曼妮
策划:叶可可 詹晓赞 杨丽云 蔡文茵
采写:杨丽云
视频:蔡文茵 罗雪纯 刘妍妍
实习生 周郁森 叶颖峰 陈俊宇
设计:李嘉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