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吴晓波老师的新书——《人间杭州》,开篇的一句话一上来就直击人心:

“我一直觉得,每一座城市都行走着很多灵魂,他们有的是看得见的,有的是看不见的。灵魂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他们会互相瞥一眼,会交谈,会拥抱,会互相砍伐。”

上一篇我写的《尼采对待孤独的三种境界:选择怎样的孤独,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一文,没想到在这么多自媒体号中颇有微澜,实在心存感激。

我想这应该就是孤独灵魂之间的互瞥与拥抱,哪怕不说一句话,您也用点击或者点赞给了灵魂之间的默契回应。

人间二手故事,没有心灵鸡汤,也没有热点解析。不写空文,不蹭热点,是我经历几轮新媒体创作之后的最深感触。

人间二手故事,只有行走在这红尘俗事中的琐碎故事,只有飘零在智者间的思绪碎片,只有之于这个时代或主动或被动的个体反应。

写这篇小文时,是2021年12月30日,离新年只有2天时间。

这两年,大家过得都不容易。在写年终总结时,大家可能会想到很多智者,那些有趣的大脑或者灵魂。但今天说的这一位,往往被人们忽略。

因为我们习惯把日子过成伟大的样子,却不习惯在世俗中流于日常。

我们总要去总结一下过去,给未来定一个目标。

这些都没错,但当你总结的这一刹那,至少给自己一个朴素的样子。

比如丰子恺和他的漫画。

01 享受当下又清醒于世

先生喜猫

丰子恺生于1898年,卒于1975年。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丰仁。他聪慧过人,仅在日本10个月就精通日文、英文,是我国现代的画家、文学家、翻译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大师。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同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这里面有两点可以称道:一是他是中国“漫画”的始作俑者,上世纪20年代,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之名,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二是他虽然是李叔同的学生,受李叔同影响很大,但终究选择不同方式生存及治学。李叔同及后来的弘一法师,与世俗毅然两隔。遁入空门,以身心修法。而丰子恺始终不宠无惊过一生,并像孩子般纯粹地创作。他的创作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生活。

而丰子恺的“俗身俗心”,还有他的四位“良友”作证。

丰子恺说,他一生之中有四位“良友”相随,即:烟、酒、茶、唱机。

 “老烟枪”这个称号对丰子恺而言是不为过的。他在早年得了肺结核,医生嘱咐须戒烟,不得已只好努力减到一天六、七根。

酒,对丰子恺而言,喝酒是为了兴味,是一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真情流露,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感觉之间。

喜欢唱机,乃是喜欢聆赏音乐。

酒可醉人,茶可醒人。

茶,是丰子恺书房中不可或缺的良朋益友。

但如果你因此认为丰子恺是酒色之徒,那你就错了。他在《不宠无惊过一生》一诗中充分表达了自己享受当下又清醒于世的姿态: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1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与世无争的可爱老头,仍逃不过命运的纠缠,其子丰华瞻在《丰子恺小传》一文遗憾写道:

十年浩劫期间,父亲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呜呼哀哉!

就像丰子恺先生自己写的那样: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02 其人如画,其画也如人

丰子恺说他起初画漫画的经历是“把日常所见的可惊可喜可悲可哂之相,用写字的毛笔草草地图出来——听人拿去印刷给大家看”。

在丰子恺成名之前,中国基本上没有漫画,画家绝大多数都是工笔或水墨画家。学画者几乎都是靠摹古人笔意,画些花鸟人物鱼虫走兽。

丰子恺的漫画有三个特点。

其一,画如带核的儿的小诗,意境无穷。

朱自清在《子恺漫画》序中写道:“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脍炙人口。他的漫画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

其二,读画不是看画,画是真实的社会。

丰子恺描绘日常烟火,细腻人情。有人评价,对丰子恺的漫画,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读”,因为画的背后,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俞平伯评论说:“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其三,画的是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他喜欢孩子,认为孩子是人间最富有灵性的,同时也倡导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这些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因此他的画灵动鲜活,丝毫不觉呆板,满屏的童真和童趣。

巴金曾这样评价丰子恺:“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谁说不是呢,我们都曾经是个孩子,只不过有的人长大后就忘了。

03 无论何时学会自在而活

丰子恺也经历过那个时代给他的一切。

1968年一天,外面下着蒙蒙细雨,一群人逼着丰子恺跪在院子里,把滚热的浆糊浇在他的背上。“啪“的一声,把一个大字报贴了上去,顺便又甩上几个皮鞭。

那天晚上,女儿们给丰子恺到了杯酒,他大滴大滴的泪珠落在酒里。但一杯苦酒下肚,丰子恺又恢复了往常的样子。此后日子里,女儿们再也没有见过他哭。

这就是真性情的丰子恺,也是豁达者丰子恺。

《菜根谭》中有言: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道德经》中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

所以,成熟不是变得更加复杂,而是抵达天真。

明朝思想家李贽,专门写过一篇关于童心可贵的文章: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丰子恺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中说:“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

如果先生能活到当下,又会给我们画出怎么样的漫画?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必须面对的困难,我们已不敢奢求,但我们仍敢期待与坚守。

当台历即将翻过2021,那些过往的孤独、黑暗、困境,并不会再2022年马上消失,即使我们每年都会在心里默默祝福。

但面对现实,活出真实,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啊。

丰子恺先生说:“不宠无惊过一生”。无论是荣辱兴衰还是平凡质朴,我们都应该习惯安然度过,学会自在而活。

正所谓,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