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虚构推理》的某些噱头,这个一月档期里有不少观众都对这部TV动画产生了兴趣,无论是冲着单纯图一乐也好,还是冲着本格推理而去也罢,似乎总有观众会对这部不明觉厉的作品产生同一个疑问——这真的是推理番吗?

虚构的推理是推理吗?这是一个旁观者迷,当局者清的问题,只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就会马上得到答案——

是的,这就是一部推理番。

《虚构推理》的作者城平京还曾经负责过一部漫画的原作,那就是同样有改编成TV动画的《绝园的暴风雨》。只要是看过这部漫改动画的观众,自然就见识过它前半部分的"魔幻推理",并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什么会有《虚构推理》这么一部魔幻推理作品。

《虚构推理》的初版《虚构推理 钢人七濑》曾获日本第12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换句话说,至少对于日本的作家和评委而言,它的确是一部推理小说,甚至是本格推理小说。

但光凭这个就想说服一大堆围观群众显然还有些乏力,那就如同上文所说那般,我们也像《虚构推理》的故事一样从真相开始"逆向推理",站到作者的角度上来看看这部作品。

城平京负责原作的漫画作品《绝园的暴风雨》,其中也有基于魔幻的推理

对于许多围观群众,或是推理作品的受众而言,《虚构推理》看上去都是十足的邪道。虽说并非一定要出现凶杀案和侦探才能称为推理作品,毕竟前面也有《冰菓》为大家做了一番好榜样,只不过《虚构推理》似乎就愣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但如果我们置身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创作一部推理番需要构思的内容是什么?首先自然是谜题,并且是一个可以解释,最好还是难以解释的谜题,而解释成功之后则导向推理番的最终目标,也就是真相,而真相一般指向的就是犯人(Whodunit)。

再下一步,想要解释谜题走向真相,自然就需要从看似不可思议的结果,或者是掩盖真相的假象出发,通过严密的推理将之转变为常理范围内可以接受的作案手法(Howdunit)。

最后需要解释的,就是杀人这一不合理的举动,也就是作案动机(Whydunit)。

显然,前两种要素往往就是构成推理作品,以及构成其受众乐趣的重要部分。只要存在这两种要素,一部推理作品就可以成立,用这个准则回头衡量一下《冰菓》就会有很直观的体现。

《虚构推理》又何尝不是如此?

"你凭什么觉得这是推理作品?"

那为什么说要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看待《虚构推理》?

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需要解释的是超自然现象,并且是通过"虚构"的形式得出让众人(也就是读者)信服的作案手法。这从传统推理作品来看确实是离经叛道的行为,毕竟只要涉及了"超自然现象",就会让人下意识地感觉有违推理创作的本质。

但《虚构推理》中的超自然现象,实际上更像是《名侦探柯南》里的那个足球,只是现代作品中的娱乐罢了。

这就是我们需要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看待《虚构推理》的原因,作品中超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结果,其本质是一种难以解释的谜题,而不是一般认知中会出现的"无法解释的谜题"。《虚构推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这个难以解释的谜题转变成常理范围内可以接受的作案手法。

这不正是推理作品的本质吗?

如果剧中的大蛇看到这里,它一定会说:"不对,我感觉还是差了一点意思。"

没错,即使读者能从作者的角度理解到《虚构推理》的本质就是一部推理作品,但在看这部作品,尤其是在看女主角和那条大蛇之间的来回嘴炮时,总是很难将这种"逆向推理"得出的本质套入到观感之中。

上文曾说过,推理作品的三大要素Whodunit、Howdunit、Whydunit,往往是以前两点为重。关于作案动机,在许多观众都很熟悉的《名侦探柯南》中就可以看到,经常都是在推理结束后草草带过了事,并没有对推理本身造成太大影响。

但《虚构推理》则不一样,如果从读者或是观众的角度出发,那缺失的就不止是Whydunit,就连Whodunit都直接消失不见了,毕竟超自然现象本身就已经被设定定义为真相。

所以在《虚构推理》中,带出事件的不是犯罪现场,而是凶手本人。

《虚构推理》就是如此诡异的推理作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它的故事既存在不符合现实的部分,也没有留下凶手这个悬念,有的仅仅是给了忽悠围观群众的推理过程。这与其说是在品味推理作品,倒不如说是在看推理作品的创作过程。

就结果而言,Whodunit的缺失确实不影响"推理"产生的过程,在设定上也存在产生推理的必要性。但缺少了Whodunit的悬念之后,《虚构推理》就变成了侦探和围观群众之间的来回嘴炮,这正是"愣是差了一点意思"的本质。

如果用少年漫来打个比喻,这就像是从一开始就知道One Piece是什么的《One Piece》,这趟旅程或许依然精彩,但恐怕就愣是差了一点意思。

文: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