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妖怪,影影绰绰出现在动漫和影视作品里。妖怪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最佳表达要数202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选定海彦作为“停止感染扩大”的启发形象。

海彦是保护人们免除疫病之灾的妖怪,妖怪海彦加“疫病退散”四个字出现在日本各个公共场合,可见日本民众对于妖怪文化的喜爱。

“妖怪学”在日本是一门正正经经的大学问,被誉为“妖怪博士”的井上圆了出版了一套《妖怪学全集》,小松和彦于2003年编辑出版的《日本妖怪学大全》,两个系列作品采用学术研究的方式,对日本妖怪文化做了历史线性总结。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妖怪图志类书籍是最容易接受感兴趣的。日本民俗历史学者岩井宏实的这本《日本妖怪》(原名《日本妖怪百科》)就是此类图文并茂的珍藏版书籍。这本书大开本,精装装帧,作者本身是民俗研究专家,高质量印刷配上的图片是全部出自馆藏文物古书图志。

自古以来,妖怪时常伴随着天灾人祸,妖怪也分善恶、美丑、男女有别。《日本妖怪》为了方便阅读,按照妖怪出场地域划分为:山里妖怪、水里妖怪、村里妖怪、宅院里的妖怪。

日本的“鬼”和中国的“鬼”词义上有一些出入:日本“鬼”是妖怪的一种,形象上更狰狞,但也会为人去驱除作恶的冤魂。中国的“鬼”更像人死后的鬼魂。

最有名的日本“鬼”要数酒吞童子,对,就是手游《阴阳师》中的大江酒吞童子,是京都北部大江山的鬼,不过史料记载,酒吞童子长的凶神恶煞,脸如酒醉,样子又如孩童。在日本,自古神来到世上是以“童子”面目出现的,酒吞童子以前是落魄的山神。

要说山里妖怪,最先让人想到了战国屈原的《九歌·山鬼》。此诗里山鬼虽为神鬼,却更多情善变。天狗是日本山里妖怪的一种,不同于中国“天狗吃月”的神话传说,日本天狗又又高又长的红鼻子与红脸,手持团扇、羽扇或宝槌,身材高大、背后长着双翼,居住在深山之中。

日本妇孺皆知的“天狗隐”故事是充满恐惧性的,天狗能让人突然消失。民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失踪人口被天狗带走的故事,后来也有天狗给人恩惠的故事流传。

日本水里的妖怪最出名的要数河童了。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2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河童》里描述的河童,头上长着短毛,手脚上有蹼,眼睛外凸,皮肤溜滑,类似袋鼠腹部有个袋子仅有三、四十公分高,奇丑无比。

2007年一部日本动漫电影《河童之夏》里的河童形象虽然萌萌哒,但特征是根据古代传说而来:传说中的河童是种水陆两栖的怪物,面似虎,长着鸟类一样的嘴,身上长满了鳞片,背上还背着乌龟壳。河童一般都不高,看上去像四、五岁的小孩,身高一米出头,它们的头上长着杂草般的头发,头顶有一块下凹的椭圆型凹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块凹陷会越来越硬,而且这块凹陷中存有一定量的水,水多时河童力量就大,当水变少时河童就变得非常脆弱。

有关河童的民间故事也丰富多彩,河童喜欢马,想把马驮进水里,因为体态较小,反而被马拖到马厩中,被人发现扣在桶下。

河童原本是水神,为什么变成了妖怪呢?如酒吞童子原本是山神一样,随着佛教盛行,加之人类科学进步,对神的敬畏逐渐淡薄而至。

走下神坛成为妖怪,好处之一就是更亲民了呢。

后来,河童与人变得亲密无间,有关河童的日本谚语特别多。保证以后不再干坏事而写的保证书叫“河童的保证书”,教比自己博学的人戏称“教河童游泳”,厉害的人失败也在所难免叫“河童溺水”......这样看来,河童的形象还是日本达人啊。

村里的妖怪经常出现在交叉路口和河流,所以祭拜神灵、送别死去的人,都会在这两个地方进行。“狐狸”和“狸子”乔装成人,尤其是女人的模样,来诓骗路人的故事最为流行。

中国的狐狸多为仙,最早东晋郭璞著志怪小说集《玄中记》中这样描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日本的狐狸传说就狼狈一些,在平安时代《日本灵异记》中讲述的是一个男人与狐狸变得美女结婚生子,后因狗突然撕咬,狐露出尾巴,原形毕露。日本人用“露出尾巴”表示“隐藏的事情败露或原形毕露”这个用法与中国相近。

日本有一种说法叫“狐狸附身”(狐憑き),被视为邪灵附体的一种超常现象,一般认为狐狸附身乃是妖怪在作祟。 古人相信如果有人出现言行举止或精神上的异常,就是被狐狸附身了,或者说是被狐狸所迷惑。 狐妖有时能使人生病患疾,被狐所魅而患疾,称作狐魅病,大都表现为狂疾,其实就是精神病。

我所了解的宅院里的妖怪是从宫崎骏《》同时拥有两只卡姿兰大眼睛的“煤球”,并且小黑煤球在《千与千寻》和《龙猫》中均有出现。

2007年日本动漫电影《怪化猫》中有个情节:一家旅馆住着“座敷童子”,想要借着孕妇腹中婴儿身形生成人。“座敷童子”是什么妖怪呢?最早介绍座敷童子的是柳田国男,他在《远野物语》中记载:

一位女孩放学回家后,在走廊遇见男孩样貌的“座敷童子”。另一家女主人听到隔壁房间有动静,找了很久都没人,才意识到:原来是“座敷童子”。

家里有“座敷童子”会寓意富裕兴旺,如果走掉,就会衰落。

“座敷童子”本身并不是会害人的妖怪,只是出现会给人们以生命轨迹的预测。

《日本妖怪》这本书中介绍了100多种妖怪,有200余幅插图,并且解析了妖怪文化的常识性问题和传说。我只介绍了其中不足10种,是在以往的日本动漫电影中有所疑惑的妖怪形象做了详细阅读,这对了解日本文化有很好的帮助。

写在最后:

1、介绍一下日本妖怪文化的脉络

19世纪中期,日本开始实施开国政策并不断吸收欧美的文化成果,政府采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来推进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很多日本文化的产物被当作妨碍近代化的“恶习”而遭到抛弃,“妖怪”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成为被抛弃、被消灭的对象。

妖怪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契机正是大众文化蓬勃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直到今天,日本大众文化冲击全球。大众文化的丰富发展,为日本人对世界讲好日本故事贡献宏伟,而妖怪文化是日本大众文化最锋锐的“尖刀”。

在我们所提倡的“新妖怪学”中,“妖怪”并非超自然、神秘的产物,而是由人类的想象力所创造出的“文化”,当然中国古代妖怪文化千百年传承不断,更具有有妖怪研究富集的矿脉。

2、关于日本妖怪文化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有何意义?

小松和彦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我觉得很有价值:

第一,该研究可以填补既往日本文化史研究中的空白,使其更具深度。妖怪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同时和文学、美术、艺能、游戏等艺术、娱乐等领域密切相关。对于深刻理解以上学科来讲,妖怪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

第二,妖怪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日本的妖怪文化具有较长的历史传统,留存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文物。这不仅是过去的遗产,现代人也可以从这些文物中获得乐趣,同时它们也是小说、动画、漫画、游戏等现代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创作素材。尽管人们会认为研究妖怪对现代人也没有太多帮助,但实际上,挖掘先人所留下的庞大的妖怪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刺激现代文化创作者的想象力,对新的日本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创作具有较大贡献。

第三,妖怪形象同时也是研究日本文化论和日本人论的重要素材。妖怪形象寄托了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解读妖怪形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心境,理解同时代人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还原当时民众的生活情境。同时,以此为中介,我们可以展开对比较文化理论和人文科学理论的研究。毕竟,妖怪曾经是反映人类生活和思想的镜子。

第四,研究妖怪形象可以增进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妖怪确实被人类放逐出了现实世界。但是,它在小说创作中是非常活跃的。人类是极具想象力的动物,我们不仅可以想象现实中不存在,或者说不可思议的事情频繁发生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想象出现实中没有的形态奇特的生物或者拥有神秘能力的人类。由是,人们创作出大量描述这类世界的物语故事。我们通常将其称为“传奇”“幻想”或者“科幻”。

直到现在,人类还是对“另一个世界”“异界”或者说“异世界”充满向往。这肯定是因为,这种向往可以帮助我们在精神上超越,甚至实现脱离在各方面受限的现实世界的梦想。如此想来,近年吉卜力动画工作室推出了《龙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百变狸猫》等动画,其中反复提到了异界和妖怪的概念;最近广受好评的动画《毁灭之刃》也是一部讲述击退妖怪故事的科幻物语。怪异和变化正是这些作品赢得大众喜爱的关键所在。

全新的妖怪文化研究应和现代大众文化理论一样,成为孕育出全新大众文化的养分。

—作者:荣荣—

——用每本书探索一个根本问题——

深长缓慢地阅读,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