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清醒的时候是在意识状态,进入催眠状态时是潜意识状态。

在我们清醒处于意识状态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思维和行为模式是我们无法掌控和处理的。例如:恐惧和抑郁。

但是在潜意识状态,我们却可以轻松处理我们挥之不去的心理困扰。这种神奇的效果,就出现在最近来找我的两位来访身上。

1、绽放的花

花女士三十多岁。

老公出差、妈妈回家。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她发现自己就没有了做任何事情的动力,老公或妈妈在家时,她就动力十足,很积极地去做各种事情。

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希望我能帮她找出原因。

花女士有一位很强势的妈妈。妈妈总要求她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且不断跟花女士强调:“女人一定要工作,一定要体现自己的价值”。

妈妈的这句话,不断地在花女士头脑中回响。

我:有人在的时候,你做的事情,你觉得可以体现你的价值。但是没有人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你做再多也没用,没人知道?

花女士:是的,找不到做的意义。

我:你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别人而做,但是为自己而做的却很少。你应该尝试着去更多的关注自己。自身的价值并非由别人去评判的,应该由你自己。

花女士:我应该如何去关注自己呢?从小妈妈的强势总是让我神经很紧张,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体是紧绷着的。这种紧绷的状态,让我的身体一直很不好。至今快40了也没有小孩。

我:可以考虑来做催眠去解决你的紧绷状态。

花女士:好的。

催眠状态中:

花女士,看到了她家里桌上花瓶里插着一枝荷花的花蕾。她用心地培育,可惜花却一直不开,花蕾已经有些微微向下,看着还没开就已经要谢了的样子。

她感觉那花蕾就像她,一直紧绷,奄奄一息。

花女士心里有些沮丧,但她还是不甘心就让这花蕾就这么下去,一没开花就已经枯萎。

她把装着荷花蕾的花瓶拿到了阳台,放在了有阳光的地方。

她坐在花蕾旁边,就那么看着它。

这时,她看到花蕾慢慢地绽放了,直到完全盛开。

在催眠状态中,看到花蕾的绽放,花女士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一丝的颤抖。

催眠结束后,花女士说,在催眠状态时她跟花蕾产生了链接,所以当花开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全身也都绽放,不再那么紧绷了。

2、球离开了

林女士来咨询时,声音是带着颤抖的,因为她一直活在恐惧当中,20年了,她一直摆脱不了,所以觉得很痛苦。

林女士9岁的时候,有一次跟好朋友去河边玩,她们上了河边一条木船,木船突然往河中间移动。

岸上一起玩的小伙伴看到,就立即喊她们赶紧跳下水。

林女士的好朋友跳了,在她面前淹死了,林女士呆呆地看着这一切,没有跳。

但是她却很内疚。

从小无论做什么事,读书、写作业、去玩她们都是一起的,形影不离。

这一次,好朋友跳了,她却没有,她觉得是自己抛弃了她的好朋友。

她背负了这个内疚20年,只能浅睡眠,从没有进入过深度睡眠,一有点声音就醒。

睡眠问题导致她的身体也很差。

这么久了,林女士问我,怎么才能不恐惧呢?

同样的,我也是引导林女士作催眠,在潜意识当中,可以更好地去帮她缓解恐惧。

催眠状态中:

林女士看到面前的大海,一片详和宁静,她自己的内心也跟这一片大海一样地平静。

突然海面变得波涛汹涌,她的内心也随着躁动了起来,她说心里很不舒服。

我让她按动手上的按键,随着她每按动一下,海面就会变得比原来更平静一分。

她一次次地按动手上的按键,她发现原来她是有能力操控她自己的情绪的。

当海平面恢复了平静后,她便在沙滩上散步,散步时发现了一间房间。

她进入房间里,看到了一个水晶球,水晶球里储存的都是她曾经经历的那些恐惧事件。

她说水晶球血淋淋的。

我让她允许水晶球离开房间,水晶球在沙滩上蹦蹦跳跳一会后被一道光带走了。

水晶球即将随着光消失时跟林女士说:“我即将要离开了,去另外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很美能让人感觉到喜悦和幸福的世界。”

林女士在看到水晶球即将离开时,脱口而出说:“我舍不得你离开”。

最后血淋淋的水晶球还是随着光一起消失了。

留下林女士独自一人。

催眠结束后,林女士有些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恐惧不肯走,而是她不愿让恐惧走。

这么多年了,她觉得累了,应该让它走了。

过后林女士来找我通话了几次,她的恐惧情绪明显已经好了很多,说话的语调也不再颤抖而是平缓了很多。

3、向阳说

最近发现目前市面上很多催眠课程教授的催眠都很流程化。

恐惧用什么情景引导、抑郁情绪用什么情景引导。

实际上,真正要去解决来访的问题,是需要你在跟她的通话中去捕捉到来访引起她这种心理困扰的关键点,然后再根据这个关键去设计催眠情景。

我几乎每一位来访的引导情景都不同,度身定造。

催眠教父艾瑞克森说过:你的治疗需要个别化,以符合个别病患的需求。

催眠效果评价:


向阳——

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国际(IHNMA)认证催眠师

美国催眠师协会(N.G.H)催眠师

世界医学最高认证学会(WMECA)认证的国际催眠训练师